人人都是需要被肯定的,因此一般而言,能力能造就興趣。當一個人的能力同時也是興趣,將來往往能夠在這項能力上表現卓越,並且樂於其中。不過,在現代多元化社會中,各式各樣有趣的事物反而造成多數人不曉得自己的興趣是什麼。因此,發掘自身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事情。
能力或是資質較差的人,更需努力找到自己的興趣,因為興趣能使人投入,勤能補拙之下便可以創造出超於常人的能力。
在這裡我要先下個結論:
我們唯一感興趣的事,就是「被肯定」。細分之下,又分為「被他人肯定」與「被自我肯定」。
這兒有個必需注意的地方是「被他人肯定的不見得就是興趣」,其實令他感興趣的是掌聲。這是很危險的事,因為急於呈現成果以換取掌聲,如此成果難以極致,恐造成專業無法深入,一旦遇到同專業的對手,很容易讓自己就此失去了興趣,掌聲少了,興趣也就淡了。
另一方面,「自我肯定」也就是「成就感」,是一項無論如何都要完成的任務,並以達成任務而滿足。很多企業家都會培養這樣的興趣,像王品的戴勝益是登山,台塑的王永慶是跑步……。此類的興趣不但讓自己更健康也能讓自己更俱突破萬難的決心,讓他的企業更加穩固。
萬一自身的專業卻讓自己感到極不開心,從事專業通常只為了完成任務,這項專業顯然不是興趣,而且,此項專業也難以再深入;既然如此,不如再培養新的興趣並讓它發展極致。此後,專業仍是項過於常人的能力,而興趣是另一項專業,所以,他將會有兩項專業,在未來社會中,正是需要這樣俱備多元專業的人才。
現代的家長常會讓孩子們去參加才藝班以培養多元興趣,可是,一旦才藝造成課業落後,通常會選擇放棄了才藝。放棄他過人的才藝而去精練大家都懂的課業知識,我認為極為不妥。學校的常態知識固然重要,不過,我覺得課業只需做到略懂即可,將來若要需要再做深入也不遲,更何況此時的內容學得再深入,久而不用仍是會忘記。或許現在的精學是為了入學考試,為了文憑,可是學歷不代表能力,而將來社會上與人競爭的是能力而非學歷。或許你覺得學歷是參與競爭的門票,但就企業選才而言,終究是要有能力的人才,未來檢視能力的方式會愈來愈多,光是學歷是不足達到企業需求的。所以,既然對才藝仍有興趣就不該放棄,可以把學習的時間縮短,但千萬別把它給荒廢了。
最後,賞識您周遭的親友吧!尤其您的孩子。當表現一再受挫就難以對它感到興趣了;精練興趣是需要強迫的,其力道更要小心拿捏,免得壞了興趣了。無論您的資質是高或低,發展興趣是必需的,所以,努力發掘它並享受它的精進過程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