遮色片:
遮色片只是灰階顏色,即黑、白、灰階 三種顏色!
遮色片黑色的部分就表示遮住了,白色即是沒遮住,灰色表示遮一半的意思!
以下介紹 photoshop 的四種遮色片: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一、圖層遮色片
圖被遮住當然就看不到囉!
所以,遮住部分(遮色片黑色)變透明了,灰色是半透明!
遮色片全黑就是全遮住此圖層,此圖層就全透明了;
況狀:沒有呀?明明遮住了,但圖還看得到!!
圖變透明了,就會呈色下面圖層的圖樣,底下是否有相同的圖呢?例如複製圖層!
進一步說法,遮色片做漸層黑到白,那麼當下的圖層會由透明到不透明,別搞反嚕!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二、剪裁遮色片(這個遮色片很實用唷!)
剪裁遮色片需有兩個以上圖層,其中一個圖層是用來裁其它的圖層!
很多教學網頁講了一堆「基本圖層」可裁多個「剪裁圖層」……
(哇咧!到底誰是誰,聽得霧煞煞……)
總而言之,要剪出來的形狀放下面,在它上面的那些圖層都會依這張圖的形狀留下來!
(所以,剪圖的就是所謂「基本圖層」,被剪的那一堆就叫「剪裁圖層」)
換句話說,所有的剪裁圖層都被放上了一張圖層遮色片,
這張遮色片的顏色是「基本圖層」的形狀是白色,其它地方都黑色;
也就是說,依裁圖的那張為主,其它部分全遮住了;
此遮色片的特色是,「基本圖層」若移動了,上面那些被裁的圖層其遮色片也會跟著動,
所以,基本圖層的形狀就像聚光燈一般,在上面那些被裁圖層中遊移!
註:falsh 跟illustrator 這個遮色片最容易搞渾了,
因為,這兩個軟體把要裁圖的「形狀」放在「被裁」的圖層群上方,換言之,
就當作這兩個軟體的所謂「基本圖層」需被在「剪裁圖層」的上面,一起選取後再按裁裁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三、向量遮色片
首先當然是要先有個向量圖形囉!
(向量圖相對於點陣圖而言,它不會因為放大或縮小而失真產生毛邊)
自己用筆型工具畫的,或從別的地方抓來的向量圖,
選遮色片後會保留這圖型形狀(白色),其它部份全都遮住(黑色)
特別之處是,向量圖可以存起來,又可以將它變形後再做遮色片,
將來要用時,它馬上可以幫我們把向量圖形外的圖樣或背景全遮住,
用在「去背」時,只要用心地圈一次形狀,將來要用時就不用辛辛苦苦地重新圈選了!
註:以一般的選取工作,選好範圍後按新層圖層遮色片,也會有相同的效果;
也就是說,向量圖形可當選取範圍,我們把選取範圍以向量圖的形式存檔囉!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四、快速遮色片
此遮色片只是暫時的,目的通常是為了再調整更精確的選取區域。
類似上面的「註」的內容,它是以「選取區域」來做遮色片;
選好區域後,按左下角白色的圈圈,就是快速遮色片,
此時畫面會產生紅色半透明的遮色片,紅色區域內為遮住的區域;
而「前景色\背景色」會暫時變成灰階,我們可以用筆刷再調整遮住的區域。
筆刷選用黑色\白色(前景色\背景色)增減遮色的區域,
甚至用灰色產色半透明的遮色區域,但不建議使用。
(畢竟此時是為求精確而用此遮色片的,何必再產生模糊的區域呢!)
修整好後再點一下左下角的白圈圈換回正常模式,
原紅色遮罩外的區域會變成選取區(含灰色筆刷過的淺透明紅色區域);
若在此時,我們以這個選取區做圖層遮色片的話,遮色片會把剛才紅色區變成黑色。
(灰色畫的區域也會保留,雖然不建議使用)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